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此次河北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手工木工”和“镶贴工”两个工种的比赛,比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比赛,理论考试10月18日晚上已经完成,19日当天主要进行实操比赛。
在手工木工比赛现场,每一个参赛组由两人组成,一名参赛选手,另有一名助手。裁判员们将题目发放到每一组参赛队员手里,此次手工木工的比赛题目是利用现有材料现场制作一个楼梯模具。拿到比赛题目后,每一组的参赛选手开始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参赛队员认真看图纸,然后开始用尺子量现场材料,有的选手省去了尺子量材料的环节,直接开始搭架子。
此次大赛手工木工裁判组组长石家庄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赵德卯表示,此次比赛,手工木工项目选择了支设楼梯模板,对于这项工作,首先要保证做成,要会看图纸,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尺寸;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单从观感上说,要做得漂亮;最后就是要做细,要符合规范标准,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选手要想拿高分,必须做精做细。模板安装的轴线位置偏差不能超过5毫米。此外还考察用料是否合理节约,有一个参赛选手用错了材料,工作进行到一半不得不拆了重新做,否则意味着做不出来。
在镶贴工比赛现场,拿到比赛题目的选手操作各不相同,此次比赛题目是现场用现有材料切割瓷砖,然后向墙体上镶贴出一个类似大小桥拱的图案。只见有的选手席地而坐,直接将瓷砖切割好,在地上先摆放出考题的图案,而有的选手则先在墙上挂线,挂好线以后再按照图纸镶贴瓷砖。
镶贴工裁判组组长王振国表示,此次比赛题目是参照赵州桥的拱形模式,要求选手用瓷砖现场切割弧度,镶贴出一个大拱形和两个小拱形图,题目难度主要在于弧度切割是否弧度优美,镶贴接缝是否吻合平整。裁判组也会考察工艺流程,比如会要求每个参赛选手揭下两三块镶贴好的瓷砖,查看背面水泥粘贴是不是牢固,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先挂线,但有的流程直接相互调换次序并不影响成绩。现场评比更注重的是镶贴的是否平直整齐,图案是否美观,尺寸误差大小等。
经过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技能操作,两个工种共产生了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
建筑行业80后是主力
技术好的不愁活
经过四个小时的比拼,来自邯郸建工集团的郭英奇拿了镶贴工项目的冠军。郭英奇说,去年就参加了建设行业技能大赛,还拿了实操第一名,但因为理论成绩偏弱,与冠军失之交臂。“今年就是想拿第一”,郭英奇介绍,参赛有利于他职业技能的展示和提升,拿了第一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肯定。郭英奇今年43岁,从业十几年,从业之初有师傅带着,后来技术提升全靠自己琢磨。
来自邢台的王保林获得手工木工冠军,今年50岁的王保林干了一辈子木工,初中毕业后当木工没有正式拜师学过艺,自学成才,之前为家庭打家具,现在在建筑行业干活,所以看到比赛题目后,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谈及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说,今天没有发挥出百分之百的水平,因为平时工作时都用平台锯,比赛现场的电锯用得有点“不顺手”,“否则拼缝还能做得更严密。”王保林说,像他这样的“大工”在工地日工资300左右,不愁活干。
夺得手工木工项目第二名的孟祥希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退伍就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刚开始的时候心里落差很大,但是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全社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认可,他的想法也发生着转变。现在建筑行业人不好找,一个建筑工地上千人,像我这样的80后都是主力,90后的年轻人整个工地也没有几个。
工匠人才在建筑行业很抢手
建筑行业期待年轻人的加入
邯郸建工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赵树民第二年带选手来参赛, 他说,工匠人才在建筑行业很抢手,此次来参赛的选手在他们集团属于技术水平高的工匠型人才,在集团也属于收入较高的员工,此次选手获奖后,除了大赛的奖励,集团会给予额外奖励。职称等待遇也都会按照标准晋升。
河北省住建厅建设教育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从入选决赛的选手年龄看,集中在30到50岁之间,随着建筑行业新的材料新的施工方法的提升,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建筑企业,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希望通过技能比赛,引导企业加强对一线工人的重视、培训、培养。通过提高对一线工人的认可度,引领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走向一线。
负责人表示,河北作为传统建筑业大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筹建、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历史性、战略性工作展开,河北省建筑行业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技能型工匠人才大有作为的时代已经来临,建筑行业期待着更多年轻的技能型人才的加入。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会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