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社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2020年12月,北京市出台深化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类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办法,首次将两个研究系列纳入社会化评价,首次实行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并规定突出贡献者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评审,获得广大科研人员好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0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发力,各级人社部门加快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2020年,人社部联合各部门出台统计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船舶专业技术人员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累计出台20个系列职称改革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建立符合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制度。2月份,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拓宽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机构,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梳理优化职业资格制度,提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调整方案。研究发布3批9个专业技术类新职业。4月,人社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
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全面破除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将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广东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及配套规定,明确评审主体,畅通申报渠道,保障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京津冀地区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职称互认机制,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更便利。
职称评聘向抗疫一线人员倾斜。为更好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3月,人社部出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分批次为3263名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认定晋升了职称。湖北实施对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人才项目评选、人才招聘引进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天津所有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高一层级职称评审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江苏职称评聘向一线专家和医护人员倾斜,其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品德、能力和业绩表现,直接作为申报评审职称时的重要依据。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人社部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稳妥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相关工作。5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资格实施机构职能调整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做好职能调整,有序退出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转向加强质量监督、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7月,人社部出台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退出时间表和后续工作安排。
大力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1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稳慎推行职业技能等级第三方认定。指导首批通过备案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评价试点工作,为中小微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评价服务。与此同时,面向社会持续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9月,印发《关于做好部门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有关部门推荐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行业组织可继续承接退出目录后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700余家企业、近900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104万余名技能人员经评价合格,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加强技能人才评价基础工作。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人社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3批38个新职业,其中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从业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职业特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健全职业标准体系。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22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同时指导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制定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推动成熟的评价规范上升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提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020年,人社部门深入组织开展各项人才工程和项目的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选拔499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40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97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境)交流等项目重点资助培养1200多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项目专项资助266人。
2020年,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队伍逐步壮大,博士后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博士后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年举办“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量子科技学术前沿”两期专家创新大讲堂,相关领域的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关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企业界、地方政府代表积极参加。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210期高级研修项目,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111万人次,新设20家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新疆、西藏特培工作,培养52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骨干。修订出版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五本。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社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力度,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良好环境。支持各地人才项目对接交流活动,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搭建桥梁。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平台建设,发挥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作交流机制作用,推动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发展。
技能报国正当时
“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12月10日—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大到飞机修理,小到穿针引线,2557名技能选手各展绝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赛选手和广大技能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技能群英迎来最好时代舞台。2020年,人社部门用好技能大赛平台,统筹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加强技能人才选拔。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共设86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行业的36个代表团参赛,共有97名选手荣获86个项目的金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据统计,全年人社部共组织开展83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此外,扎实推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组织召开世赛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展世界技能会旗登顶珠峰、世赛倒计时等活动,推进世界技能博物馆建设并做好展品征集工作。举办4期技能中国行活动,并同步开展世赛先进事迹报告会,搭建技术技能交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激励表彰。2020年,人社部与河北、吉林、新疆、山西、西藏以及交通运输部签署技能人才工作协议,推动技能人才改革先行先试。开展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选拔566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提升高技能人才荣誉感。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政策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强技能人才队伍。浙江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着力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江西出台《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最大限度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事业的政策环境。四川泸县积极构筑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竞赛平台,采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大幅提升技能水平。浙江龙游县组织、人社部门联合开展2020年度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评审,涉及24个工种,有效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评价标准,为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服务大局显担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各级人社部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搭平台、建载体,放手让广大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展身手、显担当。2020年,人社部组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系统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打通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通道,推动人才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奋勇投身抗击疫情一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人社部鼓励广大人才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解决重大专业技术课题和人民生命健康难题,把业绩贡献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跟病魔较量,挽救生命。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强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分析病毒,加快检测产品开发,探索治疗方法,推进疫苗研发。广大技能人才发挥自身专长服务防控工作,保抗疫物资生产,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2020年,人社部门深入开展人才人事专项扶贫,精准制定倾斜激励政策,将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适用范围拓展到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实施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划定合格标准。发挥密切联系专家优势,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为贫困地区造血赋能。人社部针对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开展专家服务,实施各类示范性专家服务团103个,设立1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举办服务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国家级高级研修班50期。为定点扶贫县天镇、金寨各安排3期专家服务团。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8月,京津冀三地签署公共人才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区域人才公共服务清单,融合三地人才服务标准和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深入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10月,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等,签订了人才联合培训、技能人才合作共建等协议,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广东出台支持深圳人社事业优先发展20条和支持广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20条,进一步发挥广深“双核联动”效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10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政策制度集成创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在人才工作方面,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完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扩大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试点,创新柔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索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张璇)
疫情期间,各地援鄂医疗队员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保卫人民健康。图为江西遂川县云岭新城医院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员凯旋,迎接队伍挥舞国旗向英雄致敬。
2020年12月10日—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2557名技能选手各展绝技。图为飞机维修比赛现场。
各地鼓励技术人员投入一线,提升技能,攻克生产难题。图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技术人员在储罐现场开展技术攻关。
广大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助力脱贫攻坚,把智慧和汗水洒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图为援藏医疗专家为患者实施手术。
各地依托乡土人才振兴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对群众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图为江苏新沂市乡土人才传授花卉种植技术。
各地以人才优势引领技术创新,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图为浙江临海市华海药业专家技术团队研发现场。(张璇)
锻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2020年人社工作盘点 人才篇
2021-01-22 10:26:33 作者: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